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在我省教育管理部门和专家、学者、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近日,记者就如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如何破解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何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如何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问题,走访了我省部分高校负责人,请他们结合我省实际谈思路、说举措、话改革。
教师队伍建设当以师德为要
观点1:把师德建设列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
观点2:从教育培养、拓展训练、典型引入三方面入手,切实抓好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观点3: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意见》要求,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
教师队伍建设,当以师德为要。为此,哈尔滨理工大学校长李大勇呼吁,高校只有始终把师德建设列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注重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使其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彰显使命与担当。
针对《意见》中的相关要求,李大勇从两方面提出落实的举措。首先是立章建制,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学校党委要将师德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工作,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师德师风建设立项书》等文件,统筹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李大勇介绍说,学校应注重抓好部门联动,构建多部门参与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个院系层层传导的联动工作机制,确保师德建设有效落实。其次,要选准载体,实现教风学风的持续好转,要坚持一手抓师德师风建设,一手抓本科人才培养,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本科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积极教育和引导全校教师不忘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牢固树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永远在路上”、“教风学风建设永无休止符”的理念,以师德强师能,加强以课题组为单位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并系统建立青年教师助教制、新生学业导师制,以老带新,从基础抓起,稳步强化教风建设,还要加强常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严肃考风考纪,促进学风建设。
“以师德为要,要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在认真研读《意见》后,哈尔滨商业大学党委书记孙先民感触颇深,他对记者说,要想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从教育培养、拓展训练、典型引入三方面入手,切实抓好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谈及如何具体落实时,孙先民介绍说,可以将新入职教师的培训与各学院专业教育培训相结合分层次、分阶段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礼仪风范教育,学校书记、校长备课,从国情到校史,从教育事业使命到做好学生领路人,引导青年教师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思想防线,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形象。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建工作重要内容,以两学一做教育、支部活动、党日活动为载体做到长抓长新,大力推进平台建设,让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抓手更接地气。还可以充分运用学校官方微信理论学习平台、微论坛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传递正能量,通过书记、校长信箱、座谈问卷、社区论坛等了解青年教师的心声和困难,引导青年教师以高尚的师德、具有感染力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
黑龙江大学党委书记刘德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认为,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学校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刘德权以黑大为例介绍说,黑大与抗大纪念馆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建立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包括二级党组织书记、院长、党员干部、骨干教师、“青马工程”学员等300余人开展“回延安”寻根溯源活动,并开展了延安纪念地管理局“延安精神宣讲团”专场宣讲演出、“追寻历史·情系抗大”抗大校史陈列展等系列“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切实保证了革命传统教育入脑入心。刘德权建议,在落实《意见》要求时,学校应注重挖掘重要时间节点的教育功能,开展系列生动活泼、影响广泛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师生积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积极开展身边榜样教育,注重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以先优模范作用为全校师生的道德养成树立榜样。